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->党务公开->廉政文化 -> 正文

清廉,从“拒鱼”开始

作者:泰安市水利和渔业局 来源: 日期:2013-12-15 09:12:47

  十八大以后,又有不少厅级以上的官员落马,想想这些人,贪婪的胃口大得像“老虎”,但最初他们不过如 “苍蝇”,飞蝇逐臭,叮的可能不过是人家送的“一条鱼”。可不要小看这“一条鱼”,正是这钓饵“一条鱼”,开胃养胃,让经不住诱惑的官员在贪腐的路上越走越远,最终栽于马下,跌入深渊。

  

  难道鱼真的那么难以拒绝吗?当然不是。翻开史册看看,古代的清官廉吏拒贿,很多人正是从“一条鱼”开始的。

  

  据《后汉书》记载,南阳太守羊续非常喜欢吃鱼,他手下有一个府丞,投其所好送来一条鲜鱼。羊续没有拒绝,也没有吃它,而是把这条鱼挂在了房檐下。不久,这条鱼就干得只剩下骨头架子了。后来,这个府丞又送来一条鱼,羊续二话没说,只是用手指了指那条干鱼。府丞面红耳赤,从此再也不敢送鱼。

  

  还有一个故事见于《南史·傅昭传》,正好可以看出羊续拒鱼对后世的影响。傅昭也好吃鱼,在任安成内史期间,因为当地少鱼,于是下属便在一个炎炎的夏天给他送来了不少鱼,傅昭没有拒绝也没有吃掉,而是将它们挂在了门边上。不多日,这些鱼都变成了鱼干。那些准备讨好傅昭的人见到这些,都见识了他的良苦用心与清廉之德,不敢再造次。

  

  一条鱼能够成全一个人,也能毁掉一个人,古人明白这其中的道理,所以非常注意,非常讲究,非常谨慎。

  

  三国时吴人孟仁曾任监池司马,负责渔政,自己会结网捕鱼。有一次,他把捕的鱼做成咸鱼,千里迢迢寄给母亲,以表孝敬之心。没想到母亲不但把这些鱼全部退回,还附了一封信,信中责怪儿子作为渔政官员,近水楼台先得月,假公济私,这样的鱼,为娘的不能要。

  

  无独有偶,晋人陶侃年轻时做管理鱼塘的官吏,有一次,托人给母亲送了一坛腌鱼。他母亲不但没有收下,还在退回鱼时责怪儿子贪占公家便宜,如不及时改正,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。

  

  古人对鱼的重视,实际上就是对德行的重视。鱼与熊掌不能兼得,口腹之欲与清廉美德对从政者来说,也往往不能兼得。这一点,春秋时的公仪休说得最为明白。

  

  据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记载,因为鲁国的国相公仪休喜欢吃鱼,全国给他送鱼的不计其数,但他都一概拒之。弟子不明其故:“先生爱吃鱼,为什么送到手的鱼不要呢?”公仪休回答说:“正因为我爱吃鱼,才不能接受别人的鱼。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,就犯了法,犯了法就免了职,免了职不但没人送鱼了,自己也没钱买鱼了,也就吃不上鱼了。如果我不接受别人的鱼,就不犯法,就不会免职,就有工资,就永远有钱买鱼吃。”话语质朴又富有哲理,值得所有的官员深思啊!